婴儿喝母乳后吐奶有血考虑与乳头皲裂、维生素K缺乏症、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有关,可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哺乳姿势不正确、强行从婴儿口中拔出乳头、哺乳时间过长、乳头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喂养后乳头护理方式不正确、婴儿用力吮吸等因素都会造成乳头损伤,从而出现乳头皲裂。主要症状表现为乳头破损、出血或干燥、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溃疡。婴儿在吮吸时导致乳头裂口中有血液渗出,并随母乳一起吞服,进而出现婴儿吐奶后有血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应穿着纯棉、透气性好的衣物,可减少衣物对乳头摩擦,衣物需勤换洗,以免继发感染。及时排空乳汁,以免导致乳汁淤积发生肿胀。
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K摄取不足、肝功能受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等因素有关。若排除母亲个体原因后,考虑是因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内脏、脐带、消化道等处出血,所以会在婴儿吐奶后出现带血现象。
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也可以多补充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通过乳汁分泌传递给宝宝,比如猪肝、鸭肝、鹅肝、橄榄油、菠菜、芹菜、生菜等。
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损伤、消化性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服用乙醇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肝血管瘤、小肠血管畸形、缺血性肠病、钩虫感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过敏性紫癜、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因素有关。若婴儿患有消化道出血,可导致出现吐奶带血、黑便、便血、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贫血、发热等症状发生。
当婴儿出现消化道出血时,需要立即停止喂奶,保持宝宝呼吸道畅通。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尿量、神志变化、黑便、以及便血情况。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需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使宝宝吸收到高质量母乳,有助于增强宝宝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