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等。
根据上述需求,回答如下:
1.非留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种类较多,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消肿作用。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胃出血或穿孔,故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2.留体类药物: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发挥治疗效应,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肯定疗效。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故应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关节痛等,故有过敏史者禁用。
可引起血糖升高、血压升高、钠水潴留等,故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通过不同环节发挥作用,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的破坏。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多甙、青霉胺等。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4.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适用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脱发、致畸等,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注意观察有无脱发、致畸等不良反应。
5.生物制剂:这类药物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主要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因子或细胞表面分子而发挥作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常用的有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等。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过敏反应等,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6.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但不能根本控制病情,且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故一般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7.植物药:如雷公藤多甙、白芍总甙等,具有一定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等,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