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感染率超50%,感染途径主要有口-口、粪-口、医源性、母婴传播,四联疗法是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注意餐具消毒和避免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以下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1.口-口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餐具、水杯,接吻等。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水杯等。
2.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水源,经手或进食进入人体。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3.医源性传播:在医疗过程中,如胃镜检查、口腔治疗等,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4.母婴传播:母亲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能会通过母婴传播的方式将其传染给婴儿。因此,如果母亲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尽量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如亲吻、喂食等。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感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黑便等并发症。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为10-14天。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同时注意餐具的消毒。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同时进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