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鼻炎症状和病因将其分为肺经风热型、肺脾气虚型、肾阳不足型和气滞血瘀型四种类型,采用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结合针灸、按摩、中药敷贴等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等。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中医认为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根据鼻炎的症状和病因,中医将鼻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
1.肺经风热型鼻炎
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可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壅遏肺经,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防风、桔梗、牛蒡子、芦根等。
2.肺脾气虚型鼻炎
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遇冷加重,可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
病因: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治法:补益肺脾,祛风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砂仁、扁豆、桔梗、黄芪、防风等。
3.肾阳不足型鼻炎
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遇寒加重,可伴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状。
病因:肾阳不足,温煦失职,鼻窍失养。
治法:温补肾阳,固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菟丝子、补骨脂等。
4.气滞血瘀型鼻炎
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鼻甲暗红,可伴有头痛、鼻甲肥大等症状。
病因:气滞血瘀,鼻窍脉络受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葱白、生姜、大枣等。
除了辨证论治外,中医还常采用针灸、按摩、中药敷贴等方法治疗鼻炎。同时,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避免过度用鼻等。
总之,中医治疗鼻炎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鼻炎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