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操作流程包括评估、准备物品、解释操作、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润滑胃管、插入胃管、确定胃管位置、固定胃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观察引流情况、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等步骤。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如下: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以及插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2.准备物品:治疗盘、一次性胃管、镊子、石蜡油、棉签、胶布、听诊器、负压引流装置等。
3.解释操作: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清洁鼻腔:用棉签清洁患者鼻腔,尤其是鼻中隔处,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5.测量插管长度: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或从鼻尖至耳垂的距离,一般为45-55cm。
6.润滑胃管: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
7.插入胃管:将胃管经一侧鼻腔缓慢插入,插入过程中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帮助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插入深度一般为45-55cm。
8.确定胃管位置:插入胃管后,用注射器抽吸胃液,以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也可以通过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用pH值试纸检测胃管内液体的pH值来判断。
9.固定胃管: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防止胃管脱出。
10.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将负压引流装置连接到胃管的末端,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一般为10-20kPa。
11.观察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如果引流液中有血性液体或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处理。
12.整理用物:整理好治疗盘内的用物,清洁患者面部。
13.交代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胃管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牵拉胃管、保持口腔清洁等。
在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鼻腔和食管黏膜。
2.插入胃管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调整胃管位置或重新插入。
3.确定胃管位置时要准确,以确保引流效果。
4.负压引流装置的压力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引流效果。
5.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胃管留置期间要定期更换,一般为72小时更换一次。
7.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要禁食水,以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