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好发于老年人,春秋季节多见,主要表现为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神经痛,病程一般2~3周。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
VZV是一种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可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水疱和疼痛。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老年人多见。春秋季节多见。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避免搔抓患处,以免疱疹破裂感染。同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等进行治疗。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免疫力,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总之,带状疱疹是一种由VZV引起的疾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防,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