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的原因有生活习惯因素、遗传因素、血管弹性减弱、血液黏稠度增加、心率增快等。危害有影响生活质量、加速衰老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损害靶器官功能。
一.原因
1.生活习惯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均可导致血管紧张度增加,影响血压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低压高。
2.遗传因素低压高也受遗传因素影响,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其低压高的风险相对较高。
3.血管弹性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这种变化使得心脏舒张时,血管不能有效回缩,导致舒张压升高。
4.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过高,如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会增加血流阻力,使得心脏在舒张期需要更大的力量推动血液流动,从而导致低压升高。
5.心率增快心率增快时,心脏的舒张期相对缩短,血液在血管内的滞留时间延长,进而增加舒张压。
二.危害
1.影响生活质量低压高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不适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加速衰老进程低压高会加速身体各系统的衰老过程,如皮肤松弛、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等,使患者提前进入衰老状态。
3.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低压高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损害靶器官功能低压高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持续性损害。心脏长期承受高负荷工作,易导致心脏肥大、心力衰竭;脑部血管受损,可增加脑出血、脑血栓的风险;肾脏血管受损,则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患者出现低压高时应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咸菜、咸肉、肥肉等高盐、高脂食物摄入。若通过饮食调理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比如呋塞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