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m偏低的危害有感染易感性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增加、恶性肿瘤易感性增加、长期免疫功能低下等。
1、感染易感性增加
IgM是机体较早产生的抗体,在初次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IgM水平偏低时,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反复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增加
IgM参与自身抗原的识别和清除过程。当IgM水平降低时,可能影响机体的自身耐受性,导致身体对自身抗原产生攻击,从而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它们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3、恶性肿瘤易感性增加
IgM水平偏低可能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IgM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这些疾病的标志物之一。
4、长期免疫功能低下
IgM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偏低意味着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可能处于低下状态。这不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影响机体的其他生理功能,导致整体健康状况下降。
因此,建议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监测IgM水平,若发现IgM持续偏低,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