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肛垫下移、静脉曲张、便秘、感染、饮食与起居、久坐久立、遗传因素等。
1.肛垫下移
肛垫是位于肛管和直肠的一种组织垫,具有协助括约肌封闭肛管、节制排便等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时被向下推送,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肛管内。当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下移时,即发展成为痔疮。
2.静脉曲张
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无静脉瓣,血液易于淤积而使静脉扩张,迂曲,形成痔疮。
3.便秘
排便时间过长或长期腹泻,可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部充血,静脉曲张,肛门括约肌松弛,黏液分泌增多,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
4.感染
痔静脉丛先因急慢性感染发炎,静脉壁弹性组织逐渐纤维化而变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扩大曲张,加上其它原因,使静脉曲张逐渐加重,生成痔块。
5.饮食与起居
饮食过多、过饱、过油、过辣等都可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下迫大肠,从而导致痔疮的发生。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经常便秘或腹泻的人,也会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部充血,从而诱发痔疮。
6.久坐久立
人在坐位或站立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容易扩张屈曲,所以经常坐位或站立的人容易患痔疮。
7.遗传因素
部分痔疮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