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牙周炎的主要依据包括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度等。
一.牙龈炎症
1.轻度牙龈有红肿,但没有明显的牙周袋形成,也没有牙槽骨吸收。
2.中度牙龈红肿,同时有牙周袋形成,但深度小于3毫米,牙槽骨有一定程度的吸收。
3.重度牙龈红肿、牙周袋深度大于3毫米,且有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可伴有牙齿松动。
二.牙周袋深度
1.轻度牙周袋深度小于4毫米。
2.中度牙周袋深度在4至6毫米之间。
3.重度牙周袋深度大于6毫米。
三.牙槽骨吸收
1.轻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2.中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的1/3至1/2之间。
3.重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
四.牙齿松动度
1.轻度牙齿有松动,但在生理范围内,不超过一度松动。
2.中度牙齿松动度在一度至二度之间。
3.重度牙齿松动度大于二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度标准是基于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的综合判断。在实际诊断中,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菌斑控制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
对于牙周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轻度牙周炎可以通过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方法来控制炎症和减缓牙槽骨的吸收。中度和重度牙周炎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如牙周手术、根面平整等。此外,患者还需要长期的口腔护理和定期复查,以保持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