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月的宝宝干呕考虑是生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咽炎等引起的,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具体如下:
1、生理因素
咽喉部存在呕吐中枢的外周感受器,宝宝吃手指、奶瓶放入嘴中过深等因素可刺激咽喉部,从而引起干呕。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去除上述原因、解除咽喉刺激后,干呕症状可自行消失,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导致胃动力不足,肠道功能紊乱,从而使宝宝出现恶心、干呕的症状。家长需要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选择吃清淡易消化的辅食,比如米糊、山药泥、南瓜泥、水果汁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家长可以在患儿进食半小时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进行治疗。如果患儿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使用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菌药物进行四联治疗,如果胶铋、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饮食调理、规范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家长不用过于紧张。
3、急性咽炎
宝宝出现急性咽炎后,由于咽部受到炎性因子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呕。家长需要给患儿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定期室内外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烟雾的吸入。患儿可以多喝水,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感。症状严重时患儿还需要做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克肟等进行治疗。急性咽炎需要及时就诊,经规范治疗,一般可以治愈。如果患儿未干预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并发症。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外,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也可导致宝宝干呕,需根据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