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肛门出血可能与内痔、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疾病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1、内痔
内痔是肛管齿状线以上的直肠末端黏膜下血管丛充血肿大所致的疾病,痔核质地较为脆弱。如果排便时粪便过于干燥,对痔核造成摩擦,可导致痔核破损,引起肛门出血。内痔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良好,不必过度担心。
2、肛裂
小朋友长期便秘或者腹泻,可导致肛管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全层纵行裂开,形成小溃疡,并且引起肛门出血,同时还会出现和排便相关的周期性疼痛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后,肛裂可治愈。但是若治疗不及时,肛裂长时间不愈合,可并发肛周脓肿、肛瘘等疾病。
3、溃疡性结肠炎
如果小朋友因遗传、自身免疫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在病情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黏液脓血便的现象,可能会被误以为是肛门出血。该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癌等疾病,所以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4、结肠息肉
小朋友因炎症刺激、基因突变、遗传等因素出现结肠息肉后,排便时容易导致结肠息肉表面破损,可出现无痛性便血,表现为粪便表面有鲜红色或者暗红色血液,容易被误以为是肛门出血。结肠息肉症状明显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并发肠梗阻、结肠癌等疾病。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也可能会造成小朋友肛门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