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屁股出血一般指肛门出血,该现象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痔、肛裂等因素有关,可根据病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不良生活方式
比如辛辣饮食、酗酒、不规律饮食等,均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消化道出血,血液与排泄物混合,所以肛门会有出血现象。
平时应注意休息,养成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排便过用力,有助于减轻出血。便秘严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镁、开塞露、乳果糖等泻药进行治疗,起到软化大便、促进粪便排出的作用,减少出血。这类情况不算严重,自我调理后,症状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无需担心。
2、痔
痔通常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所致,排便时可刺激直肠表面黏膜,导致血管破裂,从而造成大便时肛门出血。
平时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用力排便,可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大便排出,从而缓解出血症状。同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改善出血的目的。对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3、肛裂
肛裂通常是由于肛管皮肤全层撕裂所致,排便时可进一步刺激受损部位黏膜,导致血液渗出,进而引起大便时肛门有出血的情况。
平时应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以防发生便秘,有助于改善病情。同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痔疮膏、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肛裂愈合,缓解出血,也可以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对于保守治疗无效、长时间难以恢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皮瓣修复术、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等。
除上述原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直肠癌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