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肾病、冠心病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不良生活方式
比如酗酒、缺乏锻炼、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从而引起同型半胱氨酸偏高。
平时应积极调整生活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可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补充营养、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2、肾病
肾病多与药物毒性、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使其水平升高。
患病期间应戒烟、戒酒,避免食用高盐、高钾的食物,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同时还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病情改善。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可以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环孢素、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若是细菌感染导致,可以遵医嘱使用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
3、冠心病
如果患有冠心病,因冠脉供血异常,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活性减弱,使游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引起同型半胱氨酸偏高。
平时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精神刺激,家属应保持室内安静、舒适,并减少探视,使患者充分休息,有助于病情改善。患病期间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缓解心肌缺血、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在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