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果能在发病后及时送医并接受有效治疗,比如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通过溶栓、介入手术等方法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供血,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心脏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后续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心肌梗死常常起病急骤,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这些情况会增加治疗难度,死亡率也会明显升高。
即使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心脏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生活质量,且在后续生活中复发的风险较高。
另外,一些高龄患者或本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机能和恢复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