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救治需立即就医,采取体位调整、氧疗、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抗凝药物)、机械辅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病因治疗,并密切监测和心理支持。
1.立即就医:一旦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等,应立即就医。呼叫救护车或自行前往医院急诊科。
2.体位调整: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氧疗: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4.药物治疗: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5.机械辅助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通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提高心肌氧供。
体外膜肺氧合: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为心脏提供暂时的体外循环支持。
6.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心肌梗死应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应进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等。
7.密切监测:在救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