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医疗干预。以下是关于新生儿黄疸高的一些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增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生成相对较多,出生后改为正常氧分压环境,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胆红素。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使胆红素生成增加。3.旁路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胆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胆绿素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二、肝脏胆红素摄取障碍
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使胆红素摄取不足。
三、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
1.新生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活性不足,不能将胆红素全部结合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使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2.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出现黄疸。四、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经胆道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胆红素被还原为胆素原,经粪便排出体外。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可导致黄疸加重。
五、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胆红素一般<257μmol/L,停止母乳喂养后3~5天黄疸可明显减轻。
六、其他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等)、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体温过低等,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减慢,导致黄疸加重。
七、治疗方法
1.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置于波长420~470nm的蓝光下,双面光疗时胆红素峰值可降低50%。也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灯管距患儿约20~25cm,持续2~48小时。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参与,是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主要原因。2.药物治疗: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及排泄,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3.换血治疗: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或个别胆红素脑病患儿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换血治疗。4.其他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窒息、酸中毒等。八、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黄疸的情况,包括颜色、深度、范围等,以及时发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2.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3.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4.避免使用可能会损伤肝脏的药物。5.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感染。总之,新生儿黄疸高的原因复杂,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