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主要分为感染、骨骼系统疾病和医源性三类,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主要症状有骨骼疼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根据慢性骨髓炎的原因,一般将其分为三种:
1.感染:开放性骨折、火器伤、手术或针穿刺后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是最常见的原因。
2.骨骼系统疾病:如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脊椎骨髓炎等,可能导致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感染。
3.医源性:如不正确的手术治疗、局部引流不畅、内固定材料不合适等,也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发生慢性骨髓炎。如果出现骨骼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病灶清除、骨与软组织重建等;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引流、物理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负重。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此外,患者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同时,特殊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