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会传染,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和密切接触传播,戊型肝炎还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黄疸型肝炎是会传染的。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分发黄的症状。通常是由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这些肝炎病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血液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采血针等,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可能感染肝炎病毒。
2.性接触传播:与乙肝或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婴儿。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几率相对较低。
4.密切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毛巾、餐具等,可能会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肝炎病毒。
此外,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戊型肝炎的爆发流行。
对于黄疸型肝炎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避免共用注射器、牙刷等物品,进行安全性行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以预防肝炎病毒的感染。如果出现黄疸、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