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气阴不足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熟地、首乌、藜芦等中药同用,外用时不宜过量。
白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以下是白芥子的具体功效、作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
一、功效与作用
1.化痰逐饮:白芥子辛散温通,能利气机、通经络、温肺寒、豁寒痰,故可用于治疗寒痰壅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之证。
2.散结通络止痛:白芥子辛散温通,能通络止痛,可用于治疗痰湿凝滞经络、肢体麻木、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证。
3.解毒消肿:白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乳痈等证。
二、使用禁忌
1.白芥子辛散温通,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及孕妇慎用。
2.白芥子不宜与熟地、首乌、藜芦等中药同用。
3.白芥子外用时,不宜过量,以免刺激皮肤。
三、使用方法
1.内服:可将白芥子研末冲服,每次3-6g;或入丸、散剂。
2.外用:可将白芥子研末,用醋或酒调敷患处。
四、识别技巧
1.外观: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光滑。一端有灰白色的种脐,长约1mm,宽约0.3mm。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
2.气味:白芥子气微,味辛辣。
3.质地:白芥子质地坚硬,不易破碎。
五、关键信息
白芥子是一种温性的中药,具有化痰逐饮、散结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芥子辛散温通,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及孕妇慎用。同时,白芥子不宜与熟地、首乌、藜芦等中药同用,且外用时不宜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