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可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溃疡性口炎等并发症。
小儿鹅口疮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溃疡性口炎等并发症。
小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发生于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患儿口腔内会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后会出现溢血创面。
一般治疗方面,患儿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口腔。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哺乳后适量喂水,有助于清理口腔。同时,患儿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定期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改变口腔环境,抑制念珠菌生长。也可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或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鹅口疮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玩具等,以防交叉感染。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使用药物,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患儿对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小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家长应重视患儿的口腔护理,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