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血管扩张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等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作用机制为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保护内皮细胞。使用方法为口服,饭前服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症状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谨慎。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血管扩张药,主要用于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等。以下是关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一些重要信息:
1.主治疾病:
糖尿病肾病: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视网膜病变:它可以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眼底病变:对于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变,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能有助于改善视力和视野。
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缓解麻木、疼痛等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作用机制:
扩张血管: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NO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增加血管的扩张性,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学:它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小板的聚集性和血栓形成倾向,防止血栓形成。
保护内皮细胞: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3.使用方法:
口服:通常每次120-240单位,一日3次,饭前服用。具体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以及肝肾功能。同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4.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偶有胃部不适、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
5.特殊人群: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安全性尚未确定,应在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
儿童: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需慎用。
老年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下降,剂量应适当调整。
总之,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对于改善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