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分布于胸中,络心包,其气血戌时达到顶峰,刺激本经腧穴可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促进水液代谢等。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面,向上经过尺骨与桡骨之间,沿着前臂外侧,到达肘尖部,再向上通过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分支: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外眦部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于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分布于胸中,结喉部,联络上、中、下三焦。
本经腧穴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的气血在戌时达到顶峰,此时是心包经当令,心主神明,喜乐出焉,因此人们应该放松心情,听听音乐,保持心情愉悦。
三焦经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刺激三焦经可以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和治疗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此外,三焦经还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有关,刺激三焦经可以促进水液代谢,对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焦经穴位及功效:
关冲穴:位于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可清热解表,醒脑开窍。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等。
液门穴:位于手背,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可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疟疾等。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可清热通络,开窍聪耳。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等。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清热通络,调和气血。用于治疗腕痛、肩臂痛、耳聋、消渴、口干、喉痹等。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可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用于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偏瘫、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等。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可清热通腑,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便秘、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呕吐、热病、头痛、目赤肿痛、手指屈伸不利等。
天井穴:位于肘尖上方1寸凹陷处。可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用于治疗偏头痛、胁肋痛、颈项肩臂痛、肘关节疼痛、耳聋、瘰疬等。
需要注意的是,三焦经的穴位较多,每个穴位的功效和主治病证略有不同,因此在进行按摩、针灸等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并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此外,三焦经的气血在戌时达到顶峰,因此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按摩、针灸等操作,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