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主要根据病因分为自发性、诱导性、慢性特发性三类,还可根据皮肤划痕性、延迟性压力性、胆碱能性、寒冷性、日光性等特殊类型进行分类。
慢性荨麻疹可以根据病因、症状、发病时间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法:
1.自发性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过敏反应、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和风疹块,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2.诱导性慢性荨麻疹:由特定的诱因引起,如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等。患者在接触或暴露于这些诱因后,会出现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3.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病因不明,患者反复发作荨麻疹,持续时间超过6周。这种类型的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4.皮肤划痕性荨麻疹:又称人工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受到外界物理刺激后,出现红斑和风疹块。患者搔抓或划皮肤后,会在搔抓或划痕处出现条索状隆起,并伴有瘙痒。
5.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在皮肤受压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风团和红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常见于腰带、手表、项链等部位受压后。
6.胆碱能性荨麻疹:在运动、受热、精神紧张、饮酒等情况下,皮肤出现小风团,伴有瘙痒和刺痛感。
7.寒冷性荨麻疹:接触寒冷物质后,皮肤出现风团和红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8.日光性荨麻疹:暴露在日光下后,皮肤出现红斑和风疹块,伴有瘙痒和疼痛。日光性荨麻疹对紫外线过敏,可分为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两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诱因,如避免食用可疑的过敏食物、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剂、光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对于严重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安全性。如果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