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主要由菌斑、牙菌斑、创伤性咬合、其他因素、全身因素和吸烟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和定期复查。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菌斑:口腔中的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粘性薄膜,即菌斑。如果不及时清除,菌斑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牙周炎。
2.牙菌斑: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导致牙周炎的始动因子,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的承受能力,可能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形成牙周炎。
4.其他因素: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也可能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
5.全身因素: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可能导致牙周炎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6.吸烟:吸烟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基础治疗:包括口腔清洁、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以去除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因素。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抗生素、漱口水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牙周炎,可能需要进行牙龈切除术、牙周翻瓣术等手术治疗。
4.修复治疗:在牙周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治疗,如牙冠延长术、牙种植等,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5.定期复查:慢性牙周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慢性牙周炎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维护口腔健康。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吸烟人群等,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