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主要由感染、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妇科手术后感染等引起,可出现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等。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以下是关于盆腔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内源性病原体主要为需氧菌、厌氧菌等。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由于女性在生产和流产后身体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此时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
妇科手术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如果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可能导致盆腔炎。
2.症状:
下腹部疼痛:通常为持续性的隐痛,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剧。
白带增多:白带呈脓性或水样,有异味。
月经异常: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症状。
痛经:在月经来潮前会出现下腹坠胀、疼痛等不适感。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检查:
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可帮助了解盆腔内的情况。
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出现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人工流产术、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应严格无菌操作。
积极治疗腹膜炎、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
总之,盆腔炎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甚至引起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如果出现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女性朋友们也应该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维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