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起,中医称为肛漏。其症状为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可伴有瘙痒、肿痛等。检查方法包括肛门视诊、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瘘管造影等。治疗方法主要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肛门清洁、调整饮食、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避免久坐湿地、早期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称为肛漏。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成败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防止肛门失禁。
1.肛瘘的病因是什么?
肛瘘的病因主要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感染: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后造成。
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
其他: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克隆氏病,溃疡性大肠炎,恶性肿瘤,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2.肛瘘的症状有哪些?
肛瘘的症状主要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呈红肿,则有胀痛,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相互沟通。如瘘管引流通畅,则局部无疼痛,仅有轻微发胀不适,行走时可加重,若外口闭锁,瘘管存积脓液,或粪便进入瘘管,则会疼痛加重,或排粪时疼痛加重,而有里急后重感。
3.肛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肛瘘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肛门视诊: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脓血、分泌物,外口有无红肿、变硬、压痛。
直肠指诊:括约肌间肛瘘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探针检查可触及内口。
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附近有内口及瘘管。
瘘管造影:可明确瘘管的走行及内口的位置。
4.肛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
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
肛瘘切除术: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5.肛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肛瘘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保持肛门清洁: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
调整饮食:平素应多食清淡并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瓜果、豆类等,多饮水,多吃香蕉、蜂蜜等,防止便秘。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蒜等,浓茶、咖啡等可使括约肌痉挛,从而加重肛门局部疼痛,应避免食用。
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避免发展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避免久坐湿地: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早期治疗:一旦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应早期医治,以防其蔓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