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有钾摄入不足、排出过多和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具体原因包括禁食、呕吐、腹泻、使用排钾利尿剂、高温环境下劳作、碱中毒、胰岛素过量、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状腺毒症等,需根据具体情况治疗。
当人体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钾离子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以下是对这些原因及发生机制的具体分析:
1.钾摄入不足:这是导致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长期禁食、偏食、厌食,或因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没有通过静脉补充钾,都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
2.钾排出过多:
经胃肠道失钾: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会使消化液中的钾大量丢失。
经肾脏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当使用排钾性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镁缺失等时,肾脏会排钾过多。
经皮肤失钾: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也会导致钾丢失。
3.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
碱中毒:大量输入库存血、使用排钾性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等,可导致细胞外氢离子浓度下降,使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
胰岛素:使用过量胰岛素时,会使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加,同时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血钾降低。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我国南方较多见。患者常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突然出现下肢或四肢肌肉瘫痪,也可累及上肢、颈部和膈肌,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后逐渐恢复,但可反复发作。发作时血钾降低,补钾后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素可促进Na+-K+ATP酶的活性,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导致血钾降低。
总之,低钾血症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钾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