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胃病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癌、胃息肉、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不同类型的胃病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
1.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激、酗酒等。主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2.胃溃疡:指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溃疡。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吸烟、应激等。主要症状是上腹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重复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3.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胃酸和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吸烟等也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主要症状是上腹痛,性质多为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4.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主要病因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主要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等。
5.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其次是胃小弯、贲门部。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早期胃癌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进展期胃癌可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贫血、厌食、乏力等症状。
6.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小的仅几毫米,大的可达数厘米,有蒂或无蒂。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胃镜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7.功能性消化不良:指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主要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8.其他胃病:如胃黏膜脱垂、胃扭转、胃石症等。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胃病,不同类型的胃病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预防胃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