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一般是指收缩压,低压是指舒张压。高血压收缩压高、舒张压低与血管弹性下降、大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功能异常、激素水平紊乱、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心理调节等措施干预。
一.原因
1.血管弹性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减少,血管逐渐硬化,失去弹性,无法有效缓冲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2.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使动脉管腔狭窄、僵硬,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脏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增大,收缩压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期,由于血管弹性差,血液回流速度加快,舒张压降低。
3.心脏功能异常某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心脏在舒张期时,主动脉内的血液部分反流回左心室,使舒张压降低,同时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收缩力增强,导致收缩压升高。
4.激素水平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代谢,使心脏兴奋性增高,心输出量增加,引起收缩压升高;而外周血管扩张,又导致舒张压降低。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进而使收缩压升高;同时,不良生活习惯还会影响血管弹性,间接导致舒张压降低。
二.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ACEI或ARB类药物,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3.治疗基础疾病对于由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定期监测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
5.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波动,患者应学会放松心情,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