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侧长了一个疙瘩,可能是鼻前庭炎、疖肿、痤疮、鼻息肉、鼻腔及鼻窦肿瘤等引起的,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鼻前庭炎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多由挖鼻、急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分泌物刺激、长期暴露在干燥、多灰尘环境等引起,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疙瘩可能是疖肿或脓疱。
2.疖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疖肿,通常发生在鼻、唇、外耳道、头面及颈部等部位。初起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的小结节,之后逐渐肿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会变软,出现黄白色的小脓栓,脓栓脱落后会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最后逐渐愈合。
3.痤疮痤疮好发于青少年,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反应等有关。鼻部长痤疮时,可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表现。
4.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小的鼻息肉可无明显症状,较大的鼻息肉可引起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有时还可从鼻腔中脱出。
5.鼻腔及鼻窦肿瘤鼻腔和鼻窦的良恶性肿瘤也可导致鼻内出现疙瘩,如乳头状瘤、鼻腔鼻窦癌等。这些肿瘤可能会逐渐长大,阻塞鼻腔,引起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
二.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鼻部清洁,避免挖鼻、用力擤鼻等刺激。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布地奈德、伊曲康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的肿物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包括息肉切除术、肿瘤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