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通常可分为四期,分别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消散期。
1、充血水肿期
此期持续12~24小时。患者因肺泡内的浆液性渗出物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纤维素,致使肺泡黏膜肿胀,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充满稀薄的浆液性渗出物。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部位呈肺纹理增多,透明度降低。
2、红色肝样变期
一般为发病后的2~3天,此期持续约1周。由于肺泡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病变肺叶肿胀,呈暗红色,质地实变,切面干燥粗糙,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3、灰色肝样变期
一般在发病后的3~4天进入此期,持续约2周。此期病变肺叶仍肿胀,但充血消退,由红色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网中有大量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
4、消散期
若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大叶性肺炎可在发病后1~3周后逐渐消散。此期患者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肺实变体征逐渐消失,X线检查显示肺部病变逐渐减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或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大叶性肺炎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因此,对于这类人群,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在大叶性肺炎的高发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