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妇女孕期抗病毒治疗需注意治疗时机、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病毒监测、胎儿监测、分娩方式和产后处理等方面。
1.治疗时机
如果慢乙肝妇女在孕前就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可以继续维持治疗。如果病毒载量较高或在孕期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抗病毒治疗。
2.药物选择
替诺福韦酯(TDF)和替比夫定(LDT)是目前认为相对安全的抗病毒药物,可遵医嘱在孕期使用。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应尽量避免使用。
3.剂量调整
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抗病毒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病毒监测
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乙肝病毒载量和肝功能,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胎儿监测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分娩方式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正常的分娩方式传播,因此可以选择自然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新生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产后处理
如果在孕期需要停药,应在产后6周内复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必要时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在孕期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