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包括公孙穴、内关穴、列缺穴、照海穴、外关穴、足临泣穴、后溪穴、申脉穴,其功效与作用需要分别分析。
1、公孙穴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具有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等功效,能够辅助治疗腹痛、腹泻等病症。
2、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处,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等功效,可以辅助治疗心痛、胸闷、胃痛等病症。
3、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处,具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的功效,适当进行理疗可以减轻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
4、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具有开窍宁神、滋补肾阴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小便不利、癫痫等病症。
5、外关穴
外关穴位于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处,具有解表清热、聪耳明目的功效,具有治疗头痛、耳鸣等病症的作用。
6、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位于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有平肝熄风、化痰消肿的功效,具有治疗月经不调、偏头痛等疾病的作用。
7、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其功效包括清心解郁、清热截疟等,具有治疗头项强痛、癫、狂等病症的作用。
8、申脉穴
申脉穴位于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的凹陷中,具有镇静安神、舒筋通络的功效,其作用主要是辅助治疗头痛、眩晕、腰腿酸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