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一般指脚崴伤,脚踝骨疼可能与皮下组织损伤、韧带拉伤、韧带撕裂等情况有关,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针对性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皮下组织损伤
脚崴伤后,由于踝关节过度扭曲,可导致其附着的皮下组织受到牵拉,从而出现损伤,随着局部毛细血管出血、组织间隙发生水肿,可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
建议患者适当休息,并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多数患者可在3-5天恢复,不用过分担心。
2、韧带拉伤
脚崴伤的时候由于力度突然改变,可导致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过度牵拉,造成韧带出现轻微损伤,在炎症介质刺激下,从而可引起疼痛。
患者需要立即休息,并制动关节,然后给予冷敷或加压包扎,以缓解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配合使用布洛芬、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
3、韧带撕裂
脚崴伤严重时,局部韧带牵拉过度,超过其承受范围后,还可发生撕裂,韧带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释放炎性因子刺激周围神经,即可引起脚踝骨出现疼痛感。
韧带撕裂后,患者应立即制动,避免活动,并给予弹力绷带包扎,使用支具或石膏进行外固定治疗。对于完全撕裂或运动要求较高的患者,还需要给予手术治疗,以修复或重建韧带,改善运动功能。对于韧带撕裂引起的疼痛,患者还可遵医嘱配合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加以缓解,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以及吲哚美辛等。
除以上情况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骨折有关,可给予外固定治疗、镇痛治疗或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X线、CT等检查后明确损伤程度,然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