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两种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它们的比值(AST/ALT比值)在临床上用于评估肝脏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其正常范围为1.0,AST/ALT比值为2.0时通常提示存在肝脏损伤,如果肝脏只是有轻度的损伤或功能异常,通常不严重。但是,如果肝脏存在重度损伤或功能异常,则情况比较严重。
1.不严重
正常生理状态下,AST和ALT在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且ALT主要分布在肝脏细胞浆内,而AST则更多地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当肝脏细胞受损时,这两种酶都可能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的AST和ALT水平升高。然而,由于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差异,AST/ALT比值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出肝脏损伤的不同阶段和性质。AST/ALT比值的正常范围为1.0左右,当这一比值升高至2.0时,往往提示肝脏存在某种程度的损伤。如果肝脏只是有轻度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如轻微的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病早期,AST/ALT比值容易轻度升高,但通常不会伴随严重的临床症状,此时病情不严重。
2.比较严重
当肝脏存在重度损伤或功能异常时,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AST/ALT比值容易显著升高,甚至超过2.0。这些情况下,肝脏细胞的损伤往往更为严重,线粒体受损导致AST大量释放,使得AST/ALT比值升高。同时,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病情相对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轻微的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病早期的患者,建议戒酒、增加运动锻炼,同时避免吃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炸鸡、薯条等,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脂肪代谢。而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的治疗则更为复杂,常涉及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拉米夫定、顺铂等药物,能够起到护肝、抗病毒、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此外,人工肝支持、手术治疗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措施,能够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