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偏高一般由多种原因有关,首先考虑是正常现象,其次也和药物因素、胆囊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等有关。
1.正常现象
新生儿由于机体新陈代谢较弱,肝功能水平较差,会出现总胆红素偏高,引发生理性黄疸,通常在1周左右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成年人长时间或过量饮酒、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总胆红素一过性升高,一般在减少饮酒以及适当休息后,总胆红素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这种情况一般在停药后,通常会逐渐好转。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用其他药物代替治疗。
3.胆囊炎
炎症刺激胆囊部位,导致胆囊收缩,进而影响胆汁的排出,可引起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厌油腻等症状。对于胆囊炎患者,要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肝胆的代谢压力。还需遵医嘱选择氨苄西林、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改善胆汁淤积。对于反复发作、严重胆囊炎等患者,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4.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会损伤肝脏细胞,导致肝脏无法有效转换间接胆红素为直接胆红素,从而引起总胆红素偏高。患者需进行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保护肝脏功能,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5.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发生损伤,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同时胆汁排泄会发生阻碍,进而引发总胆红素整体升高。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水飞蓟宾葡甲胺、甘草酸苷等。另外,对于终末期肝硬化的患者,还可考虑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由于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较多,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检查,如B超检、CT检查等,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