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基本步骤包括确定体位、定点、定穴、消毒、针具选择、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确定体位
针灸前应确定好体位,如前身为仰卧位,后身为俯卧位,侧身为侧卧位,头顶、枕项部为俯伏坐位。
2.定点、定穴
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针灸穴位。
3.消毒
对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进行消毒,医生手指也应清洗干净,再用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患者针刺部位也应消毒。
4.针具选择
根据针灸部位不同,选择相应的针具,要求针刺入人体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为1-2CM左右。
5.进针
针刺时尽量做到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施针者要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6.行针
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
7.留针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一般体针留置时间为30-40分钟,头皮针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约为6小时,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交代好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保护好施针部位。
8.出针
出针前应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轻松、滑利时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出针后应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