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多种疾病可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慢性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通过影响激素水平、钙磷代谢等机制导致骨量减少。
药物使用是常见原因之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引起骨量丢失。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加速骨丢失。
生活方式也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加重病情。吸烟可影响骨代谢,过度饮酒可干扰钙吸收,而缺乏运动和不良营养状态不利于骨健康。
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对于存在相关疾病或有相关药物使用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骨量的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治疗需综合考虑。既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又要采取措施改善骨代谢,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