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因素、寒邪侵袭、气血不足、外伤等方面。
1.情绪因素
长期的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起气滞。当情绪不稳定时,人体的气血运行容易受到影响,气的运行受阻,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从而形成气滞血瘀的状态。比如,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人,其身体的气血流通往往不顺畅,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2.寒邪侵袭
寒邪凝滞,易使经脉拘急,气血运行受阻。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管会收缩,血液流动变缓,这不仅会导致气的运行不畅而气滞,也容易使血液停滞形成血瘀。例如,在寒冷的季节不注意保暖,或者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引发气滞血瘀。
3.气血不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当气血不足时,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也容易形成气滞血瘀。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或者过度劳累、失血过多等,都可能引起气血不足,进而诱发气滞血瘀。
4.外伤
跌打损伤等外伤可直接导致局部气血凝滞。受伤后,局部的气血循环受到破坏,血液在受伤部位淤积,气也会因之而停滞,从而出现气滞血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