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17000次/24小时较为危险,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需及时就医,个体化治疗。
室性早搏17000次/24小时较为危险,可能会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过早搏动。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室性早搏有17000次,属于频发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频发室性早搏的风险更高。此外,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长期吸烟、饮酒、饮用咖啡等,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一般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证,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室性早搏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如果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室性早搏17000次/24小时较为危险,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