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1至2周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隐性感染率高,传播途径主要为人群间的密切接触,同一儿童可重复多次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得过手足口病后,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肠道病毒而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1至2周内。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紫外线和干燥,加热、煮沸、紫外线照射、干燥和氧化等都可以灭活病毒。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比如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接触公共场所的玩具、食具、毛巾、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多,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过程中易出现交叉感染,所以同一儿童可重复多次感染手足口病,间隔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如果孩子曾得过手足口病,家长仍然需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