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高热、头痛等,孕妇等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防蚊灭蚊可有效预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伊蚊喜欢在日间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此外,伊蚊还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如缸、罐、弃置轮胎、花盆等积水容器。
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后,会突然发病,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登革热的预防,最重要的是防蚊灭蚊。应做好以下措施:
1.清理家居环境,清除积水,防止伊蚊滋生。
2.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
3.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期(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外出,如需外出,应涂抹防蚊液。
4.如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登革热后,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这些人群更应注意预防登革热,如有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可防可控。只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就能有效预防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