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多发生于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及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神经精神症状等。胃下垂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养、中医治疗、体育锻炼、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多发生于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胃下垂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养:胃下垂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胃下垂是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治疗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
3.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腹肌张力,提高胃的张力和蠕动功能,有助于胃下垂的恢复。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
4.物理治疗:可使用胃托等辅助工具,以支撑胃体,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如果胃下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胃下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胃下垂患者,尤其是体型消瘦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其他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