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常见原因有造血原料不足、溶血性贫血和失血等,症状与贫血严重程度有关,怀疑孩子贫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合理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定期体检等。
根据儿童贫血的标准,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贫血标准不同,具体分析:
6个月至<6岁儿童:血红蛋白<110g/L;
6岁至<14岁儿童:血红蛋白<120g/L。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造血原料不足: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贫血。
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
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可导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引起贫血。
贫血的症状与贫血的严重程度有关,常见的症状有:
皮肤、黏膜苍白:如口唇、指甲、睑结膜等部位苍白。
乏力、疲倦:活动后气促、心悸等。
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等。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如果怀疑孩子贫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检查,以明确贫血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孩子贫血:
合理添加辅食:及时添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感染寄生虫。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总之,贫血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孩子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