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重症患者有时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消失。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错综复杂,且多较严重,可由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各种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发热,且发热可反复发作,体温在38℃到39℃之间,还可能会出现疲倦、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皮肤和黏膜:8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表现为面颊部对称性的蝶形红斑,还可能出现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雷诺现象等。
关节和肌肉:约9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多发生在手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呈对称性、多关节痛、肿胀、畸形。
肾脏损害:约75%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等。
心血管系统:约20%的患者会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等。
呼吸系统:约10%的患者会出现胸膜炎,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约30%的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血液系统:约30%的患者会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神经系统:约1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抽搐、昏迷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危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肾炎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皮肤、关节、肌肉、肾脏、心脏、肺、血液等多系统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红斑、关节疼痛、蛋白尿、血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可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感染、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尿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情况。
血沉、C反应蛋白:可了解患者疾病活动情况。
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补体:如C3、C4,可了解患者免疫功能情况。
免疫球蛋白:可了解患者免疫功能情况。
抗心磷脂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狼疮带试验: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定的帮助。
肾活检:可了解患者肾脏病变情况,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心脏超声:可了解患者心脏情况。
胸部X线或CT:可了解患者肺部情况。
脑电图、头颅MRI:可了解患者神经系统情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避免日晒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生物制剂等。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关节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贫血可使用铁剂、叶酸等,狼疮性肾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其他治疗: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诱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环境、遗传、雌激素等因素有关,因此患者要避免各种诱因,如感染、紫外线照射、妊娠、分娩、手术等。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
定期复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注意: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无花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染,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