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白色黏痰,需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多为实证,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证,治疗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白色黏痰,需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为实证,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根据病邪性质不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宣肺、燥湿化痰等治法。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证,治疗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采用健脾、补肺、益肾等治法。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症状。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症状。舌质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法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常用方剂为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常用方剂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黏或为黄痰,咯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法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常用方剂为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常用方剂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常用方剂为沙参麦冬汤加减。
除了中药治疗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以及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以提高疗效。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刺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白色黏痰,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同时,要注意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