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其在临床上的常见类型,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1.窦性心律失常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秒;窦性停搏是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时,称为窦性停搏。
2.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3.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期前收缩,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同时出现;当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时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发出冲动时,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会代偿性地增高而发出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
4.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部位以下的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群组成的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心电图上呈现正弦波图形。心室颤动是一种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无效蠕动,心电图上呈现混乱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