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肝火的中药有黄芩、栀子、龙胆、夏枯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等。
1.黄芩
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栀子
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3.龙胆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4.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
5.决明子
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6.车前子
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7.羚羊角
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不能自行使用。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