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2级是指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需要积极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其治疗主要包含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联合治疗、血压监测、定期复诊等。
1.生活方式干预
这是基础且贯穿始终的治疗手段。首先要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同时增加钾摄入;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2.单药治疗
对于初诊高血压2级且低危的患者,可先采用单药治疗。常用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3.联合治疗
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或高血压2级且中高危及以上患者,应采取联合治疗。常见组合有ACEI或ARB加钙通道阻滞剂,如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ACEI或ARB加利尿剂,如缬沙坦与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剂加利尿剂,如硝苯地平与吲达帕胺。
4.血压监测
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全面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复诊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初诊或调整治疗方案后1-2周复诊,血压控制平稳后可1-3个月复诊。复诊时医生会评估血压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进行相关并发症筛查。
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措施,高血压2级患者有望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